跳到主要內容

叮!小心海妖的魅惑嗓音——《妖惑心計》


      《妖惑心計》的翻譯,容易引導觀眾往邪惡、刻意的蠱惑思考,雖然部分反映了劇集的特色,卻難以概括原劇名「Sirens」豐沛的意涵。「Sirens」是警報、警笛,也是希臘神話中,魅惑人心的女妖「賽蓮」。荷馬史詩《奧德賽》描述賽蓮是一群潛伏於西西里島附近海域的女妖,航行的水手們靠近時,就會被賽蓮的歌聲深深吸引無法自拔,最後船隻觸礁沉沒,水手們化作一堆白骨。「賽蓮」的形象多變,時為美麗的海上仙女,或是半人半鳥的惡獸,也可能化作美人魚,圍繞船隻施展魅力,而劇集的魅力,就從「賽蓮」開始⋯⋯

      故事開端,我們可以見到一位美麗卻身處混亂的年輕女性黛雯(Meghann Fahy飾),因二度酒駕從警察局走出,駕照、車子不再,工作遲到兩小時面臨失業,又要孤身一人回家面對失智的父親,崩潰地向遠方的妹妹不停傳出「Sirens」的訊息求救,然而數不盡的訊息與電話都沒有一絲回音,走回家門口,地上居然是一盆以妹妹之名致贈的豪華精緻水果籃,氣不打一處來的黛雯決定循著水果籃上的寄件資訊找尋一年未見的妹妹。

      這是一段漫長的道路,妹妹席夢(Milly Alcock飾)身處與世隔絕的小島,黛雯轉乘巴士、船隻、經歷十幾個小時,最後拒絕計程車昂貴的車資步行數十里至島上最顯赫的私人莊園——席夢的所在地。影像敘事的手法幽默又迷人,黛雯的背心、短褲、刺青、脫毀的妝容,甚至長途跋涉後缺乏補給,直接在草皮上的灑水器旁大口接水的畫面;對比整個莊園賓客精緻完好的造型、粉亮的衣著和平靜的秩序,彷彿異世界的對照,而她的妹妹席夢,居然也像套過粉色濾鏡世界的一員,芭比娃娃般地登場,故事的衝突就此開展。

      席夢是米凱拉凱爾(Julianne Moore飾)的貼身助理,包辦米凱拉的大小事,每日從晨跑、飲食、梳妝、聚會操辦、賓客接待都形影不離,席夢以能親暱稱呼米凱拉「琪琪」(Kiki)為榮,二人親近到互相檢查對方的口氣,席夢甚至能自然接下「琪琪」口中咀嚼過的口香糖,以保口氣清新。米凱拉遭遇重大挫折時會在席夢的陪伴中安睡,席夢自然將米凱拉的一切要求奉為圭臬,拿著大聲公對宅邸裡的工作人員頤指氣使,大家私底下戲稱席夢為「小米凱拉」,在他們的小群組中說她壞話(當然他們已簽訂保密,只能向這位不被保護的「替身」席夢發難),抱怨高壓的工作環境。在黛雯的眼中,這個精緻亮麗的陌生女孩,在家人未知的情況做了鼻子整形手術,甚至去除了二人共同的姊妹紋身,一定是被米凱拉洗腦控制,親自將妹妹拉拔長大的她不容許這種事,黛雯決意將妹妹「拯救」出來。

      第一步,深入敵營。我們透過黛雯的眼睛見識到富豪的聚會,以鳥類保育之名的慈善活動看起來真像是邪教儀式,眾人一起念著古怪的祝詞:「我們分享同樣的痛苦,我們是擁有同樣羽毛的鳥兒」看似對萬物慈悲卻不知所云,最後結尾米凱拉的一聲「嘿嘿」,眾人同樣應和「嘿嘿」,陶醉其中的微笑,令人毛骨悚然。加之島上的各種傳聞,凱爾先生消聲匿跡、生死未卜的前妻,和他「因再婚米凱拉而破碎的」親子關係,更讓黛雯確立了米凱拉「女妖」的形象,我們一路想弄清楚米凱拉到底是何方神聖,更想知道她的「妖術」何在?然隨著我們愈深入這一所大宅,漸漸發現「女妖」米凱拉緊繃的精神狀態和無處不在的焦慮,連凱爾先生出差帶回來的一盒巧克力都能引起她的懷疑與憂心,「妖術」或許沒有我們想像的神通廣大?

      有趣的是,海上的「賽蓮」從不形單影隻,米凱拉並非唯一的「女妖」。跟著劇集推展,我們可以見到不同的「女妖」魅力,和姊姊黛雯有過關係的男人們在海灘上愚蠢的跟從、自以為浪漫後接來席夢父親向席夢求婚的富豪鄰居等,被女妖「控制」的男人好似前仆後繼。而這些男人都在與「女妖」的關係中經歷失敗,並為之付出或輕或重的代價。弔詭的是,儘管男人們的故事軌跡不一,他們失敗後的反應卻出奇的一致——都是「她」的錯,「妳這個惡毒、狡詐、可怕的女人!」謎底揭曉,「女妖」現形。

      原來這才是編劇要說的話,真正的妖魔鬼怪連照鏡子的能力都沒有,做出了選擇卻沒有承認自己卑懦的勇氣,找人來背鍋吧,就決定是你了,「女妖」!這太容易了,把邪惡推給「女妖」,連她們自己都會覺得是她們的錯。海上的賽蓮、被斬首的梅杜莎、尊貴的凱爾太太米凱拉,「Déjà vu」,我們早就看過這個故事。「他」甚至不用加入這場戰局裡,就已經勝利。現代版的神話,影像重述神蹟。

      選擇的時刻來臨了,被放飛的鳥兒飛回米凱拉身邊,不惜撞破玻璃慘死,巧妙的預示,自由的終將回返。那一句「我們是擁有同樣羽毛的鳥兒」有了新的說明,鳥兒們,女孩們,你們想清楚了嗎?妳要孤單地奮鬥飛翔,鮮血直流,以渺小的身軀向命運搏鬥?還是妳要回到這座島上賭一把,扯緊你動人的歌喉,「魅惑」那些想被妳魅惑的男人,施展「賽蓮」的妖術吧!

      叮!警報響起,別說我沒提醒過妳,「嘿嘿」。

(本文同步刊登於桃園電子報副刊
(圖片來源:Netflix)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妳就是我的家:《彩香最愛弘子前輩2nd stage》

  「世代差異」是《彩香最愛弘子前輩》中極為重要的主題之一。所謂「永不放棄的後輩」、「絕不被攻陷的前輩」,乍看之下是便於行銷的誇張設定,卻也真切地構成了角色間情感發展的核心舞台。兩人之間在態度上的落差與矛盾,促成了關係張力的來源。她們之間的「時差」,鋪陳愛情發生的前提,也為後續的磨合創造了豐富的敘事空間。   經典電影《因為愛妳》(Carol)中,卡蘿對特芮絲說:「What a strange girl you are. Flung out of space.」特芮絲彷彿「天外來客」,絕非地球所有。卡蘿的話語中有喜悅、驚嘆與讚頌。她深知自己想要的事物,而特芮絲則像是不屬於這個世界的人——弘子和彩香的關係,也很類似。   第一季中,彩香在工作場域顯得天真直率,甚至人際互動生澀;她起初穿著略顯古板,也從未想過能從工作中尋求快樂與成就感。但因為對弘子的好奇,她漸漸開始轉變。即便如此,眾人總對她有時大而化之的舉止苦笑評道:「這很彩香。」顯示她某種本質始終如一。可以這麼說,她總是以純粹之心探索未知,因此擁有沛然的勇氣。 (啊,彩香這份純真,太耀眼了)   像特芮絲或彩香這樣的存在,動搖了舊有範式。這些「奇怪的女孩」被丟到了現實之外,原本晦暗的空間也因此生出了裂縫。彩香不知道「戀愛」該有什麼形式,自然也不存在「同志關係」該遵循什麼腳本的預設。弘子則完全不同。作為一位早已知曉自身情慾的成熟女性,她更明白現實的邊界與規訓。她對「愛女人」這件事很有意識、也習慣隱藏,因為她深知職場與家庭如何看待他者。   因此我很慶幸《彩香最愛弘子前輩》那麼誠實處理慾望的存在,第二季竟從「尚未共度初夜」的設定出發,讓觀眾見證一對女同志情侶如何處理性經驗的落差與身體親密的節奏差異。彩香是全然的初心者,對慾望有諸多誤解與好奇;弘子則對於慾望與情感交會所可能帶來的風險顯得極為謹慎,語言中時而閃爍逃避,時而隱含壓抑。   有趣的是,與此同時,響子與理佐則展現出慾望的另一種樣貌,熱烈、直接、無所掩飾。顯示劇中的慾望同時也指涉能描述親密關係的語彙,不同角色以不同方式表達慾望,使慾望不再只是「要或不要」,而是一種溝通的形式,是屬於她們的新的語法。 響子( 染谷有香 飾) 與理佐( 優希美青 飾) (這對CP明明登場的時間不多,卻非常搶眼!)   也因此,語言在本劇中具有雙重性,它既是通往理解的橋樑,也常常是誤解與遲...

愛的輪廓與語言未竟的空隙:從《彩香最愛弘子前輩》的主題歌曲看角色情感的掙扎與遞進

  《彩香最愛弘子前輩》以喜劇包裝,卻從不迴避情感與慾望的複雜性。迎接最後的結局之前,一起回顧四首主題與片尾歌曲〈パレット〉、〈バイタル〉、〈yosumi〉與〈短夜〉的細膩與美好。曲目定調了劇集的情緒,也是映照彩香與弘子內心風景的詩篇,有不能被低估的敘事價值。可以這麼說,諸樂曲都是故事的一部份,是她們的,也是我們的。   這些音樂像是時間的註解,在不同節點上標記關係的變化。無法單憑一首歌理解一段關係的全貌,但當我們把四首歌與其情境意象連結後就能察覺:她們的角色弧線並未突然改變,而是如同沖洗照片,隨時間顯影,點點滴滴將感情的紋理顯露。音樂即是線性時間,音樂只能在時間中展開,也只能因時間而心領神會,我們藉由聆聽,能一層層揭露她們從曖昧、理解到終於靠近的旅程。   第一季片頭曲〈パレット〉由強烈的熱情啟動,似乎要生生世世「唱反調」,有點任性地揭示了熱忱與戀慕,執著又真摯。這首歌不斷出現「試された」一詞,反映了面對愛情的試煉與感受到的焦慮。「調色盤」是整首歌的關鍵意象,情感如顏料灑落,混亂,卻充滿生命力。第一季的情感基調,是以不安與倔強構築了的起點,彩香猶如初生之犢,愛得生澀,甚至有點孩子氣,也因為如此,才逐步打動了原本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弘子前輩。 はしメロ - パレット   第一季片尾曲〈バイタル〉吐露堅定而成熟的心意。開頭即點出主題:「就算是不被允許的 Love Love Love,也要去愛」。曖昧是一體兩面,既可以表示不滿足,也留下尚待發展的空間。在第一季最後兩集,有一幕是弘子與彩香在天臺上,彩香試圖突破現況,而知道現實沉重的弘子完成了彩香提出的種種要求,擁抱、親吻,弘子都一一實現,但最後她說:「全部⋯⋯都完成了呢。我們就這樣結束吧。」「我⋯⋯不能喜歡上妳。」那句「我不能喜歡上妳」,該有多壓抑。那是十年的重量,對沒有出櫃,且因他人成全而有機會在公司一步步穩紮穩打的現有處境的「責任感」使然。所幸彩香從不放棄,反而更頑強,我們看到內心情感漸強的呈現,歌詞中不斷出現「還不夠呢」、「也想和你在一起啊」的願望表達,直至「我要率先跳進那艘沉沒的船」這樣的語句,不正是放手一博、全心投入的宣言嗎? Young Kee - バイタル    到了第二季,主題曲〈yosumi〉則將雙方所共同面對的語言侷限與情感狀態進一步呼應。歌名「四隅」,可以是紙張的四個角,也可以象徵關係...

「因為我總是注視著妳」——精彩的百合漫改劇:《彩香最愛弘子前輩》

  日本影集《彩香最愛弘子前輩》(彩香ちゃんは弘子先輩に恋してる)最終回剛剛播映完畢。八集的短篇,每一集包含主題曲、片尾曲與預告,都只有短短的二十四分鐘,非常值得一看。   劇集由漫畫改編,主打「永遠不放棄的後輩與絕不被攻陷的前輩的辦公室戀情」,兩位主角兎田彩香(加藤史帆飾),與鹿納弘子(森カンナ飾)譜出的「彩弘戀」。   第一集的鏡頭,由堅毅的腳步聲、夢幻的輕鬆步伐啟動,搭配快節奏的進場音樂,獲得了弘子前輩稱讚而燦笑的女孩彩香現身。這真的非常精彩,此舉既是全劇基調的預告,石破天驚的要求注視,更是快速理清人物關係的手法。我們在引起辦公室眾人驚艷的彩香與她的記憶閃回畫面裡,逐步拼湊她與弘子前輩的淵源。   當時的彩香是乏味的上班族,穿著制式套裝,生活一板一眼,看似嚴肅而難以接近,實際是處理人際的技能相當遲鈍。因為一次業務上的失誤,與弘子前輩的救援,使彩香因而對弘子前輩有了好奇心。可以說,這份想與一個人親近的心意,使彩香的生活出現了彩色的裂口。   弘子前輩,則是滿十八歲就闖入了同志酒吧。身份認同堅定,還有精彩情史,對處境收放自如,在公司是所有人都喜愛而信任的上司或部屬,在常去的酒吧則是有「王牌」稱譽、對豔遇來者不拒的傳奇。然而這樣的弘子,面對彩香的強烈攻勢,她卻深深為「世代差異」感到困擾,將彩香視為毫無自覺的「直女」(異性戀女性),深怕自己誤解而鬧出了笑話。   兩個人的關係,正如主題曲〈パレット〉的情感語境裡反覆出現的「試された」,亦即「試探」,表現了她們內心的掙扎,與現實反覆的考驗。主題曲所搭配的四十五秒鐘的影像,在晃動的光影裡,彩香與弘子不斷追逐、靠近、試探、遠離,我們總是無法真正看清楚,而後又再次啟動了追逐。 〈パレット〉   直到最後終於把視線凝結。凝結在彩香所凝神繪製的一幅畫——認真工作的弘子前輩;凝結在發現彩香所繪的圖中人正是自己,而注視彩香的弘子。凝視,自是慾望的象徵,也是期待對自我或他人深刻的認識與理解,也就是說,凝視,不僅是觀看對象而已,也倒映觀看者的內在感情狀態。   彩香與弘子前輩兩人十三歲的年齡差,的確表現了完全不一樣的行為舉止。弘子對工作全心投入,公、私分劃非常清楚。她對性向沒有迷惘,但社會的歷練、過去的痛苦經驗,確實讓她養成小心翼翼維護身份的習慣。   但有趣的是彩香如「白紙」一般的設定,人際交往的空乏,簡直相當「天然呆」的狀態。在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