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TENET天能》:在時間的環中選擇行動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電影,看一次總是不夠。隔了兩、三年後重看《TENET天能》,那種感覺像是我自己也參與了一場鉗形攻勢:第一次觀看,是順行的我,隨著劇情前進;第二次則像是逆行的我,帶著記憶,補上第一次錯過的線索。兩次經驗交錯,終於讓這部片的時間戰術,在我腦中封閉成環,讓混亂逐漸變得清晰。
  這部科幻動作片同時蘊含深刻的哲學思考,藉由角色的經歷,迫使我們追問時間本質,甚至討論自由意志的存在。電影中最具特色的設定,大概非「鉗形攻勢」莫屬,讓順行與逆行的時間線在同一空間交錯的時間結構。在這樣的設定中,「未來已經發生」,角色無法更改結果,卻仍選擇參與、投入與犧牲。
  「主角」(The Protagonist,由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在最後(指電影劇情的線性時間)發現,自己是這一切行動的設計者,「天能」組織的成立者,招募尼爾(Neil,羅伯・派汀森飾演)幫助現在的自己。命定的循環看似剝奪了選擇自由,卻同時反映了一個理想的精神:即使未來無法改變,人依然能藉行動賦予生命意義。
  主角選擇回去拯救凱特(Kat,伊莉莎白・戴比基飾演),不管是早在高速公路上的飛車追逐,或是後來履行承諾的那通電話,反映他無論當下對大局的走向是否清楚,都選擇了依道德判斷、依真誠感受而作為;尼爾更是在明知會喪命的情況下,選擇逆行返回,打開推進任務必須打開的鎖,甚而灑脫地笑對主角說:「對你來說,我們的友誼才正要開始。」知命而行的行動模式,構成了電影最深層的倫理核心。
  這種「已知未來卻仍然選擇行動」的主題,與姜峯楠的小說《你一生的故事》中,女主角在學會外星語言後,獲得了非線性時間視野的情節呼應。能夠同步感知時間的各個段落(亦即「看見未來」),雖無法改變生命故事,然而若時間如同語言的圓形句式般早已成形,而愛與失落都將是必然的遭遇,那行動的意義即在於行動本身——擁抱每個不可改變的當下。
  姜峯楠的另一篇小說〈商人與煉金術師之門〉(收錄於《呼吸》)也許也能和這些女性角色的選擇相互對映。除了《你一生的故事》的女主角,《TENET天能》中的凱特渴望自由,更希望拯救自己的孩子,她在跳下遊艇的那一刻,領悟到當時瞥見那令人羨慕的自由身影就是她自己,〈商人與煉金術師之門〉中的時光之門,無法干預命運,而是讓人理解過去、完成自我,也驗證了必須在知覺的每個當下,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性。
  《論語‧堯曰》言道:「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這裡的「知命」,認知人之所限與義之所在,也就能夠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盡人事以聽天命。尼爾、主角的選擇,皆是在理解命運不可更改之後,依然選擇出手,赴死、相救,是一種在有限中實踐自由的姿態。「TENET」這個單字本有「原則」、「基本信念」的意思,看完電影之後,我認為譯成「天能」很好,《呂氏春秋》講「天道圜」,天地運轉、四時遞嬗,時間是週而復始的「圜道」,也與《TENET天能》相契。
  鉗形攻勢、順逆交錯、因果環扣,我們看到了以行動貫穿其中的圓環結構。時間,既是圓,也是我們被給定的行動舞台與世界架構。當我們無法脫離這個環,那我們所能掌控的,就是在其中選擇如何行動,選擇讓每一次的重複都具有肯定信念的意義。如是想,且不被宿命論的哀傷所限,將可以積極理解最後尼爾的笑容:當已發生的無法更改,為所當為,盡其在我,行動,便是對未來的回應。

What's happened, happened.
(本文同步刊登於桃園電子報副刊
(圖片來源:IMDB)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愛與溫柔才能鑄造真正的「鋼鐵心」——《苦盡柑來遇見你》

🌅 濟州島上的人生史詩   如果要挑選一部「人生韓劇」,過去的我會回答《我的大叔》;如今,同樣由金元錫導演的作品《苦盡柑來遇見你》 更勝一籌,展現更加溫潤、深厚的底蘊。此劇編劇林恦賰作家曾創作出《三流之路》、《山茶花開時》,可見其選材的角度不落俗套,小人物的生活面貌都是其筆下最動人、最精彩的刻畫。金元錫導演與林恦賰編劇的合作,自是把這種溫厚的眼光,投射至故事的方方面面,讓我們在欣賞戲劇的過程中,從苦澀味嚐到甘美、從不平中生出理解、從遺憾裡學會感謝,我們彷彿跟著劇中的主角一起,度過悲欣交集的一生。   《苦盡柑來遇見你》韓文原片名「폭싹 속았수다」,在濟州島方言的原意是「辛苦了」或「您辛苦了」的意思,而「苦盡柑來」除了化用濟州島的特產橘子,更多的是對戲中人物人生重量的概括與預示,所幸「遇見你」,一切的甘美也隨之而來。   劇集圍繞濟州島上,女主角吳愛純(IU/文素利飾)與男主角梁寬植(朴寶劍/朴海俊飾)彼此相伴相守的故事。吳愛純自幼失怙,孤苦無依的在吳家看著叔叔的臉色過日子,一家六口卻總是只買五條黃魚,在在顯現了愛純的「不存在」。小愛純時常自己翻山越嶺跑向母親全光禮(廉惠蘭飾),然母親自己也生活艱難,被冠上剋夫標籤只能再嫁無能的廉秉哲(吳正世飾),生了弟弟妹妹,靠著高危的海女(傳統女性潛水員)一職養活全家,希望愛純跟著叔叔一家至少能繼續上學,「家」的形象於愛純自是抽象、遙不可及的海上明月。 💑 一生一世的純情之戀   在島上,所有的故事都伴著大海發生,大海是豐饒的,但大海也是無情的,大海滋養著島上的漁民與海女,卻也摧折他們的生命。疲憊不堪的海女光禮就在生活的勞苦和肺病的磋磨下,僅僅29歲就撒手人寰。吳愛純成了真正的孤女,雖然世上還有血脈相連,但在重男輕女的吳家,愛純實是舉目無親。幸好,這個世界有梁寬植,這個從小就流著鼻涕跟在愛純身邊的男孩,當小愛純許願要當女總統時,小寬植的願望是要當第一先生,所有的海女姨母都笑了,但寬植從來不是說笑,他無比認真的對待這個心願。   於此,整部戲的基調已定,儘管故事延展有許多細節和支線可以獨立探討,但全劇最動人凝鍊的情感鋪排有二:第一是貫串愛純一生的母女親情,從光禮、愛純、到愛純的女兒梁金明(IU飾)代代相傳;再來就是梁寬植與吳愛純刻骨銘心的愛情,牛郎與織女在海島上為彼此拚搏,相知相守的一生。   整部作品敘事節奏...

家離水邊那麼近——恐怖的時代經典《黑水奇譚》

  各位喜歡恐怖故事嗎?我非常喜歡。麥可・麥克道爾(Michael McDowell)的《黑水奇譚》(The Blackwater series)終於有了中文授權,出版社採取先發售電子版的策略,我已迫不及待閱讀完畢,更引頸期盼之後的實體書會有怎樣的裝幀設計。 📚 《黑水奇譚》的出版背景   《黑水奇譚》於1983年在美國出版。當時通俗的恐怖小說是熱銷文類,促使出版社大量推行、刊印,耳熟能詳的《魔女嘉莉》(史蒂芬・金,1974年)即是引領風騷的作品之一。最近提姆・波頓的《陰間大法師2》(2024年)原班人馬回歸,1988年上映的第一集,原創劇本正是麥可・麥克道爾所撰寫。 🌊 洪水與神祕女子的降臨   水,是文學作品常用的象徵,凸顯了生與死的一體兩面。「黑水」,是《黑水奇譚》這系列小說的核心,一場洪水淹沒了阿拉巴馬州的帕迪德小鎮。災難帶來了物理性的破壞,也帶來了神祕女子艾莉娜・達默特。   木材工業是帕迪德小鎮的命脈,洪水將至,居民緊急撤離,卻只能眼睜睜見大部分的木材被沖走,或是遭到洪水與黏泥的浸潤,逐漸扭曲、腐爛。也能想見用受損的庫存木板所重新打造的城鎮,將透著揮之不去的河泥惡臭,以及牆板紋理扭曲的心理印象,就像從上方觀看水流底下的臉孔,線條扁平、粗略而歪斜,變形的面容與原本所見相去甚遠。   洪水漸漸退去,小鎮重要家族的年輕繼承人奧斯卡・凱斯基與僕役布瑞・舒格懷特滑著小船檢視災情,在鎮中心的奧西歐拉旅館的二樓發現了艾莉娜。艾莉娜高瘦白皙、樣貌美麗,而衣裝整潔。   說來奇怪,艾莉娜說她在那裡待了四天,布瑞回頭拿行李,他克服恐懼進入旅館,卻發現艾莉娜房間壁紙浸水線的痕跡,足足比床頭還高兩呎;此外,艾莉娜交代取回的行李,獨獨裝著所有能證明身分與資格的證件(文憑、教師證與出生證明)的那個包包不見了。 🌀 黑水河的詩意與不祥象徵   「遠處,帕迪德河蜿蜒流淌,渾濁漆黑,汩汩作響,載著死物和掙扎著的活物,無情地流向匯流處中心的漩渦。」黑暗又饒富詩意的文句,描述惡名昭彰的紅色帕迪德河與黑水河的匯流處。兩股河水綰合交纏,以強勁的滔滔波瀾貪婪地舔拭河岸,暗示張牙舞爪的心性,以及隨時能擴張領地的欲望。艾莉娜與水似乎有深層連結,儘管水域如此危險,艾莉娜卻完全不受影響,她能滑著船輕鬆通過最危險的匯流處,也經常在河裡游泳。 💧 水的雙重性與死亡的召喚   「...

一個少年如何失落?——《混沌少年時》

     📍 多重視角勾勒故事全貌      觀點往往決定一個故事的深度。《混沌少年時》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其敘事切入的精心安排,整部劇只有短短四集,從警察辦案、同儕相處、心理師晤談、到家人的日常,一集一個視角,我們藉此拼湊出故事的面貌。 🧨 震撼開場:13歲少年的逮捕      劇集開端就拋出了一個強而有力的鉤子,一個普通的平日清晨,重裝警察荷槍實彈破門而入,全家人驚聲尖叫,或雙手舉起,或匍匐在地,而整部戲的主角傑米・米勒(Owen Cooper飾)還躺在床上,面對大陣仗的警力,傑米緩緩下床舉起雙手,警官緩緩宣告他被逮捕的原因——涉嫌謀殺同學凱蒂·倫納德。父親艾迪・米勒(Stephen Graham飾)頻頻大喊他只有13歲!一定是你們搞錯了!傑米也不停向父親叫喊:「我沒有!不是我!」緩緩走入警車。 🚪 少年與體制的衝突      我們和傑米一家人一起從驚嚇轉向懷疑:怎麼可能?是哪裡搞錯了吧?鏡頭持續訴說,跟著傑米一同穿過一扇又一扇的門,在警局不同空間流轉。繁複的流程、未成年的權益宣告、檢查身體狀態的護理師、熟練應答教學的律師等,在在都顯示了法律與公權力的力量,「人」彷彿變得很小。所幸,未成年依法可以有成年陪同者:父親(傑米的選擇)一同審訊,聰明的傑米也謹記律師的教誨,對案件的重要資訊一概消極回應或行使緘默權,正當我們以為警察因傑米的回應而束手無策時,筆電上的監視器畫面讓一切都改變了——傑米並非無辜,他望向父親堅定而清澈的眼神並不誠實。但為什麼?怎麼會?他才13歲?! 🌪️ 青春期的混沌與疼痛      真正的探問於此開展。《混沌少年時》英文片名Adolescence即為「青春期」,直白精準的註解。那是成長過程中最徬徨、最混亂、最尷尬、最耽溺、最要強的集合體,也是大腦的警報系統遠遠超過其認知整合能力的時期。少男少女努力建立起自我認同、社交互動,卻往往被一個眼神、一個訕笑、一則留言打擊個粉碎。這時大概又會有很多大人跳出來說,誰沒年輕過?我們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導演一鏡到底的鏡頭直接告訴你:他人的地獄,你真的不懂。 🏫 校園修羅場與成人的盲區      第二集的校園戲對...